4000-996018
科普知识Knowledge
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普知识 > 唇腭裂的基本认识

什么是腭瘘?

腭瘘是腭裂病人在手术后,在口鼻腔间存在不正常的相通,通常位于悬雍垂与牙槽嵴之间出现伤口的裂开,导致腭裂。

 

腭瘘有什么危害?

腭瘘能造成病人语音功能障碍、鼻腔口腔卫生不良、听力障碍和心理疾患等并发问题。

 

出现腭瘘的原因是什么?

大部分腭瘘最早出现在腭裂手术后期,由局部伤口的裂开直接导致,源于创缘张力或血运的问题。

 

个别腭瘘出现另外一个时期是在I期正畸(植骨前)治疗,尤其是上颌扩弓时。

 

正畸扩弓和腭裂产生的原因相关性存在争论。但是大多数有经验的医师相信,上颌扩弓时发现的腭瘘是原先存在的口鼻腔瘘,事实上不是由正畸治疗导致的。婴儿期存在的小瘘口,由于上颌骨段塌陷致腭部过窄,隐藏了瘘口,而通过正畸或正颌方法扩弓,腭瘘才显露出来。

早些年腭瘘发生率很高,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,其发生率逐渐降低。

 

什么时候需要接受腭瘘修复手术?

婴儿期,对功能没用影响的1-4mm小腭瘘一般推迟到儿童时期再修复。如果没有功能性语音和进食相关问题,腭瘘修复可与咽成形术以及牙槽嵴裂植骨术同期进行。

 

如果腭瘘大于5mm,就很可能出现功能性问题,如说话时鼻漏气、食物和液体从鼻子漏出来,以及口腔卫生相关的问题。临床上如果出现明显功能问题,应早期关闭腭瘘。决定手术之前,需要衡量腭瘘关闭的目的,和二期腭部手术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,如粘软骨膜瘢痕收缩所造成的上颌骨发育问题。还要需要考虑手术方法,在婴儿期和幼儿期,可用局部瓣或二次腭裂修复。另外,若需要局部瓣(舌瓣),病人应能够配合手术,并适应围手术期的进食方式变化。

 

腭瘘修复的时间有很大差异,在医学界仍存在争论。一些医师和唇腭裂治疗中心提倡相对积极的治疗,早期关闭腭裂术后的腭瘘。

 

提示:若发现腭瘘应及时咨询医师,并根据自家宝宝情况设计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