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询问“耳朵”的问题?
腭裂的孩子,软腭的肌肉分布不正常,使得咽鼓管的功能失常。咽鼓管是从耳朵内的中耳到咽喉的一条通道。咽鼓管可以让中耳的分泌物引流到咽喉中,也可将空气导入封闭的中耳腔内,维持鼓膜内外二侧的压力平衡。所以腭裂孩子经常有中耳积水(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)的问题产生。
父母也许会反应,孩子是可以听得见的?确实是这样,一方面,因为中耳积水,使鼓膜动度下降,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听力损失,但是损失程度大多数较轻,不会影响与父母的交谈和沟通,家长常不易发现。另一方面,中耳积水只影响了部分声音的传导,孩子最终获得的声音可能是某个频率段损失的声音,这种损失可能对于一个语言发展成熟的人来说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,但是对于一个语音和语言都处在发展阶段的婴幼儿来说,会影响他们的语言学习。多数文献报道,腭裂患儿伴发中耳炎、听力障碍等中耳疾病的发布年率在40%-100%。
在家如何观察“耳朵”问题?
中耳积水的症状主要有听力减退或耳内有肿胀感。但因幼儿大多不会表示,所以父母一般都不会察觉。除非积水发生感染,变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,才会有发烧或是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等现象。有时幼儿会因为耳朵不舒服而时常用手抓耳朵,或有反应较慢、看电视需要很大声音等现象,此时也要怀疑是否耳朵有问题。
还有一个症状,表现在孩子的发音上。需要家长留心观察,如果同一个声音,孩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,也应警惕可能存在中耳积水的问题!
中耳问题如果不治疗有什么后果?
渗出性中耳炎如果不治疗,久而久之,鼓膜及中耳腔会结疤而硬化,如果再加上经常的化脓性中耳炎,则鼓膜及中耳腔受损的程度会更严重,而造成永久的听力障碍,最终影响发音与语言发展。另外,慢性中耳炎的患者,也容易在耳道中产生一种“胆脂瘤”,会破坏耳道、内耳、颅骨、甚至压迫到脑部。
因此一定要积极观察,早期发现,早期治疗,当然这些问题也自然不会出现了。即使已经对语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,当中耳功能改善后,因为正处在语音语言发展期,语音问题通过已建立好的正常听觉反馈是可以纠正的。
中耳问题的诊断和治疗?
耳朵的问题自然交给耳鼻喉医生。耳鼻喉科医生可以用耳镜来检查鼓膜是否正常,一般会作声阻抗检查(没有什么侵入性,幼儿都可以接受),以测出早期的中耳病变。要定期(一般腭裂术前,术后,以及复诊语音时)或感冒时看耳鼻喉科医生,如果存在积水,依医生的评估先进行服药治疗的保守治疗,必要的时候需要放置中耳导气管。